判断
判断是指确定事物的特性或事物之间关系的思维形式,判断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事物的某种肯定认识或否定认识的确定,即不是肯定某事物有某种特性或事物间有某种联系,就是否定它们。例如,当我们掌握了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这三个概念后,就可以判断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判断经常出现在测验和考试题中。
例题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共同点是:
A.都遵循渗透原;
B.都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
C.都需要消耗细胞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
D.物质都是从低浓度一边到达高浓度一边。
答[ ]
对这一问题的判断基础是正确地掌握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两个概念,这样才能通过比较,了解二者间的关系,然后对供选答案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由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两个概念具有相同的一点内涵:都需要载体蛋白质的协助,因此,就可以对供选答案中的B项做出肯定判断,而对A、C、D三项做出否定的判断。这也是解选择题常用的"排除法"的思维基础之一。
例题下列微生物属于自养生物的是:
A.酵母菌;B.硝化细菌;
C.病毒;D.乳酸菌。
答[ ]
对这一问题的判断基础是明确自养生物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自养生物这一概念的内涵是:能把从外界吸收来的水、CO2、无机盐等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的生物;其外延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所有绿色植物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等。根据这一认识,即可对供选答案的A、C、D三项做出否定判断,而对B项做出肯定判断。
推理
当我们能正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后,一般都可以对知识及其彼此间的联系,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我们面对丰富多彩的生物学知识,只靠掌握概念和进行简单的判断是不可能全面地掌握知识的。当我们对已有的各种判断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以引出新的判断,从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这就是一种推理的思维形式了。例如,我们明确了原核细胞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后,即可对细菌、蓝藻的细胞做出肯定判断,而对绝大多数生物的细胞做出否定判断。但是,我们遇到一种新的、大家都不很熟悉的生物时,就可以通过推理的思维形式来判断这种新生物的细胞属于何种细胞。
例题放线菌的细胞与细菌、蓝藻的细胞基本结构相同,因此放线菌属于:
A.没有细胞核的生物;
B.原核生物;
C.真核生物;
D.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
答[ ]
解此题的推理过程是:在掌握原核细胞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有这样几个判断,凡是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细胞,就是原核细胞;细菌、蓝藻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它们是原核生物;放线菌的细胞与细菌、蓝藻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即细胞内也没有成形的细胞。上述三个判断中,第一个判断可以认为是推理的大前提,第二三个判断是推理的小前提。据此可以推理得出结论,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从选项看,应选择B项。上述推理过程可以简化为:凡细胞内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都是原核生物(大前提),放线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小前提),所以,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结论)。
推理的过程,首先要求大前提是正确的,即基本概念要正确地掌握。其次要求推理过程要合乎逻辑,我们把做为推理依据的已有判断叫前提,根据已有判断引出的新判断叫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我们的推理就是要找出这种联系,从而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推理的过程一般是间接的认识活动,这正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也说明了我们的思维活动主要是推理的过程。另外,在推理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止其他因素的干扰。上例中,对原核细胞的理解,有些人往往认为是没有细胞核的细胞,把"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与"没有细胞核"等同起来。虽然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主要原因是对概念的内涵没有掌握好,但是,"想当然"的心理因素也是干扰做出正确推理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推理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形式,所以,下面再通过两个例题来进行分析。
例题进入小肠的食糜中,除了含有食物成分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外,还含有:
A.甘油和脂肪酸;B.葡萄糖和多肽;
C.麦芽糖和多肽;D.氨基酸和麦芽糖。
答[ ]
此题进行推理时所依据的已有判断是:凡是经过口腔的化学消化,食物成分中的部分淀粉会水解为麦芽糖;凡经过胃的化学消化,食物成分中的部分蛋白质会分解为多肽。另一个判断是:进入小肠的食糜一定是先经过了口腔和胃的化学消化。因此,结论是:食糜中还应含有麦芽糖和多肽,从题目的选项看,应选C项,而其他各项均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例题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羊(白色B对黑色b是显性),那么,白色公羊和白色母羊的基因型一定是:
A.BB和BB;B.bb和bb;
C.Bb和Bb;D.BB和Bb。
答[ ]
此题是典型的逻辑推理题,是由已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子代的表现型,来推出未知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亲代的基因型。此题推理时依据已有判断是:凡是具有隐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一定是纯合的,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即bb,且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凡是具有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而另一个基因是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即BB或Bb。上述判断可以说是推理的大前提。推理的小前提是:白色公羊和母羊是小黑羊的父方和母方,又都具有显性性状。推理的结论是白色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只能是Bb和Bb,从选项看应选择C项。选项中的A、D两项的基因型不会产生出黑色小羊,虽然它们都是白色;B项的基因型虽能产生出黑色小羊,但它的表现型都不是白色。上述的逻辑推理过程,习惯上称之为"反(逆)推法",掌握并运用好此法,对学习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是相当重要的,这在后面的分析中还将提及此法。